2021年以来,区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积极探索符合西区实际的法治政府建设模式和路径为目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攀西工业强区”和“山水灵秀新城”提供了法治保障,现将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合法性审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严格落实《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攀西府办发〔2020〕22号),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法治化,积极践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全年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均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向市政府、区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报备及时率、合格率达100%,备案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严格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按照“谁制定、谁清理”原则,对全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进行清理,未发现涉及地方保护、市场壁垒等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文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入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经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提交决策机关讨论,全年涉及政府合同、协议及文件105份(其中政府合同、协议45份、文件60份)均经过合法性审查程序,金沙滩国际长江漂流基地淹没补偿、东盟国际涉非法集资和债权债务处置等60余项决策事项均吸纳了政府法制部门工作人员及区政府法律顾问的参与并充分听取其法律意见。
(二)推动依法治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围绕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21年,全区调解案件1571件,调处成功157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进行司法确认336件。2021年12月14日,西区清香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爱民调解工作室被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人民调解协会评为四川省“金牌调解工作室”。深化行政复议改革,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按照“应收尽收、应调尽调、应纠尽纠、应赔尽赔”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建设,及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经调解撤回行政复议申请2件,更好的服务平安西区、法治西区建设。
(三)坚持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加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级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攀枝花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方案》等规定,拟制了《攀枝花市西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入轨实施方案》,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农业、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中95人进行入轨登记,完成80人职级套转。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线上培训及测试205人,组织行政执法证培训考试173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抓好法治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开展重点行政执法领域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工作台账和座谈交流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10余条,要求相关单位逐项整改落实。开展2021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自查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卷287卷、行政许可案卷4398卷,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及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单位骨干组成的执法案卷评查小组,集中评查(抽查)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卷32卷、行政许可案卷25卷,评选出优秀行政处罚案卷10卷,行政许可案卷6卷,充分发挥优秀案卷的指导示范作用。坚持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和备案制度,全年备案重大行政处罚30件。用活“互联网+监管”,实现行政执法主体全覆盖,用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组织全区26家行政执法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录入执法证申领、换发、注销信息,及时更新执法人员数据,现行有效行政执法人员308人,已发放行政执法证187人。全部执法人员在省一体化平台完成注册及实名认证,在“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中全部实现人员的公示公开。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提升普法质效,统筹推进“八五”普法,深化拓展“法律七进”,构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全民普法大格局,率先在巴关河社区广场打造“民法典”主题广场,以漫画案例故事等形式向群众展示“民法典”中重点法条,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年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60余场,悬挂标语横幅400余条,发放普法资料8.7万余份。深化公共法律服务,推出13条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措施,尽力做到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服务通道,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实现应援尽援。今年共接受公证咨询3100余人次,办理公证337件,服务特殊群体100余次,延时办理公证50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7件,法律帮助案件268件,接受法律咨询179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40份,受援人数达1778人次,刑事案件辩护意见采纳率达95%以上,民事案件已结案的胜诉率和调解率达100%,超额完成省级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规范社区矫正,有序开展特殊人群管控。
成立攀枝花市西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建立“机构专业化、建设规范化、监管精细化、帮扶人性化”社区矫正对象服务管理模式,持续开展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分析研判,制定下发了3个工作方案,对2013年以来“减假暂”案件进行摸底梳理,建立问题台账进行“销号”整改,通过人防加技防的方式,确保无人机分离、违规外出、脱管漏管等现象发生,截至目前,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4人,解除矫正36人,变更执行地管理2人,目前在矫100人,其中(缓刑96名,假释1名,暂予监外执行3人),调查评估50人,给予警告9人。梳理出安置帮教“查录送访报31213”工作规范流程,对全区403名安置帮教对象和30余名“双列管”人员严格落实一人一册安置帮教工作方案,全面提升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效能,持续开展安置帮教对象排查走访,落实人性化帮扶,强化对安置帮教对象的就业咨询和培训,开展个体就业培训4人次,为2名刑满释放人员落实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共接收刑释人员84人,目前全区共有403名在册刑释人员(其中有76人为重点帮教人员),在全市率先搭建“远程视频会见”平台,为服刑人员家属开展远程探视50余人次,走访慰问1户特困刑释人员家庭,帮助申请慰问金500元,让特殊人群管控有力度、有温度。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依法行政工作力量配备、工作保障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执法体制改革后,现有的基层法治机构规格、编制、人员素质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显。二是法治专业队伍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力量尚未充分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等法律专业人才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法治专业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三是随着国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修订更新,部分单位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还不到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再增效。抓好“八五”普法开局工作,升级“法律七进”,强化法治示范创建,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全民普法。
(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再精准。深度融合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做好公证“最多跑一次”。
(三)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再细致。提高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效能,使人民调解趋于网格化管理。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制,构建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全面提升特殊人群管理效能。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55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