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不酸?”“胀不胀?”“舌头伸出来我看看……”“平常睡眠好不好?”一大早,在西区河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身穿白大褂、面带笑容、对病人和蔼可亲的医生杨义,忙碌地穿梭于病患之间。
今年47岁的杨义,行医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凭着手里的三寸银针,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为无数患者施针,缓解或解除病痛。今年11月,杨义被四川省医院协会评为“四川省基层适宜技术标杆人才”。
1995年中专毕业的杨义在工厂做过技术员,在市场上跑过销售,但是他总觉得那些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当时我的三叔是一名中医,我觉得能够用精湛医术佑护当地百姓的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杨义说,2007年自己从攀枝花卫生学校毕业后就合伙开起诊所,从医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2018年,他被招聘为河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
“我就相信杨医生,我在这里扎银针都好多年了,他手轻、技术老练,待人热情周到,在这里做治疗放心。”刚刚扎完银针的患者武晚萍说,她小时候腰椎盘受过伤,家里的老人也需要护理,所以腰椎经常酸痛,不舒服来这里治疗一下,就会管很久。
多年的行医经历,杨义深深感受到,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更好地救治他人;一句问候、一句安慰对患者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有病人找我看病,那是信任我,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我喜欢用指目切脉,那是最准确的地方,我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神奇,每个患者症状不同、体质不同、反应不同,这就需要医生有大量的积累,根据个人症状做出不同的诊疗方案。”杨义笑着说,一个人头痛,不一定是头出了问题,病源可能出在腰椎上,就像楼上的水龙头没有水,不一定是水龙头坏了,可能是楼下的水泵坏了。中医医生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习中医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熟读中医经典,在实际治疗中可通过西医辨病,再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或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对症下药。
“老杨似乎给他手中的银针赋予了灵魂,众多慢性颈肩痛、腰痛患者在他的针下被缓解、被治愈。”中心分管医疗的副主任冯春宴说,他除了每天上午看完来就诊的病人,有时间他还要抽空去随访慢性病患者,给社区里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上门进行义务体检。
“有些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独自一人过日子实属不易。”杨义说,辖区有位姓王的阿姨今年71岁,腰痛了好多年,近一年更是觉得疼痛难忍,每走一步感觉都在煎熬。去大医院检查,医生要求她做手术,但是老人觉得岁数大了不想遭那个罪。有一天,听说针灸可能有效果,王阿姨便满怀希望地来到中医馆找到他。望闻问切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至大腿段疼痛。经过针灸“腰膝同治”治疗后,王阿姨疼痛明显减轻,走路也不痛苦了,很是感谢。如今,他不时前去走访。
杨义精良医术在其他的周边区县也声名远播,很多几十公里以外曾经找他看过的病人,都会再次来找他问诊。
“杨义为人随和,单位大大小小的同事们亲切称呼他为‘老杨’。每每同事们手臂痛了、肩膀僵了,经过老杨银针一扎,立即生龙活虎,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冯春宴说,疫情防控期间,杨义进社区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疫知识,参与核酸采样等防疫工作。他结合中医专业特长,配制中药防疫香囊,精心熬制中药汤剂后发放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
在杨义眼里,医患关系如同亲情关系。即使患者只是来咨询,他也总能耐心倾听、解释,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我们这个片区大部分都是低收入的群体,还有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杨义说,他时刻警醒自己恪守医德,廉洁从医。“我会带着对医学的喜爱之心、对病人的仁心、战胜病魔的信心、行医的恒心不断前行,用自己的行动造福群众。”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55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