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你!

攀枝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1-12-02 阅读次数: 来源: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26日攀枝花市西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

2021年05

 

 

 

1

第一篇 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区新征程 2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2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7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0

第三章 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 11

第一节 发展定位 11

第二节 发展战略 12

第四章 发展目标 12

第一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12

第二节 三五年远景目标 15

第二篇 统筹推进,优化调整发展空间 16

第一章 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功能布局 16

第一节 强化国土空间功能管控 17

第二节 科学布局三大发展空间 17

第二章 优化调整城镇产业发展布局 18

第一节 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18

第二节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9

第三篇 提升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1

第一章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21

第一节 大力发展钒钛材料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 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22

第三节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3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冶金辅料产业集群 23

第五节 大力发展康复辅具产业集群 24

第六节 不断推进园区提质升级发展 24

第二章 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 25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26

第二节 做优阳光康养文旅业 26

第三节 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 27

第四节 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28

第三章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9

第一节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29

第二节 加快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30

第四篇 夯实基础,提升城市魅力品质 31

第一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

第一节 加快交通通信基础建设 31

第二节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2

第三节 加快市政设施配套建设 32

第二章 推进城区有机更新 33

第一节 加快产城相融新区建设 34

第二节 加强老旧城区更新改造 34

第三节 提升花园城市品质魅力 35

第三章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36

第一节 推动要素平等交换 36

第二节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 37

第三节 打造城乡融合示范镇 37

第五篇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38

第一章 建设环境美好的宜居乡村 38

第一节 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38

第二节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39

第二章 建设家园和谐的文明乡村 39

第一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39

第二节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40

第三章 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乡村 40

第一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0

第二节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41

第六篇 百花齐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2

第一章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2

第一节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42

第二节 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42

第二章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3

第一节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43

第二节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44

第三章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44

第一节 全面强化非遗传承创新 44

第二节 促进文化品牌提档升级 45

第七篇 以人为本,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46

第一章 推进现代教育建设 46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46

第二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6

第三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47

第二章 实施健康西区行动 48

第一节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8

第二节 建强公卫服务体系 48

第三节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49

第三章 促进创业就业增收 49

第一节 完善创业就业服务 50

第二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50

第三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51

第四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1

第一节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51

第二节 推进人口发展战略实施 52

第三节 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 52

第八篇 环境友好,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53

第一章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53

第一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54

第二节 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54

第三节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54

第二章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55

第一节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 55

第二节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 55

第三章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56

第一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6

第二节 创新生态文明管理制度 56

第三节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57

第九篇 提升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安全 58

第一章 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58

第一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58

第二节 完善法治政府建设 59

第三节 加强法治环境建设 59

第二章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59

第一节 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 59

第二节 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 60

第三章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 60

第一节 完善减灾防灾体系 60

第二节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61

第三节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61

第十篇 全面深化,持续推进创新改革 62

第一章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63

第一节 加强创新主体建设 63

第二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63

第三节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64

第二章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64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4

第二节 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64

第三节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65

第三章 促进要素市场配置 65

第一节 加快完善各类要素市场 65

第二节 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立 66

第三节 全面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66

第四章 建立新型营商环境 67

第一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67

第二节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67

第五章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68

第一节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68

第二节 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 68

第十一篇 主动作为,加强区域开放合作 69

第一章 积极对接攀枝花市“两城”建设 69

第一节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70

第二节 加强公共服务衔接 70

第二章 加快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70

第一节 推进规划建设主动融合 71

第二节 推进产业发展主动融合 71

第三章 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 71

第一节 持续抓好招商引资 71

第二节 实施区域开放合作 72

第十二篇 保障措施 73

第一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73

第二章 加强规划有效衔接 73

第三章 完善目标任务考核 74

第四章 明确职责强化监督 74

 

 

 

 

 

 

 

 

 

 

 

 

 

 

 

 

 

 

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全面体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攀枝花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区委关于制定攀枝花市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区城乡居民的共同愿景,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重要参考,是我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区新征程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我全面落实省委对攀枝花“3+2”定位要求和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及区委“一二三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高质量特色经济强的攻坚时期,需把握面临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全面推进发展体系建设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西区十四五发展蓝图提供思想理论和行动实践基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来持续推进产业富民、城市宜民、环境亲民、和谐惠民“四大为民工程”。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82.91亿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率为4.84%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5亿元,与2015年财政收入相比增长了33%,五年平均增长率为8.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8905元增加到2020年的41794元,五年平均增长8.9%

专栏1-1-01:攀枝花市西区“十三五”地区生产总值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有效激发创新活力,2019年跻身中国创新发展指数百强县(区)。彻底退出煤炭采掘行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钒钛材料、康复辅具等产业,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康复康养器具产业园、钛终端产品产业园、钒钛钢铁循环铸造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以星瑞时代广场为标志的中央商务区已经成为西区生活性服务业的中心,明显改善了西区居民的消费环境,格里坪工业物流园区成为攀枝花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一主两辅重要支撑。以“康养+”产业为引领,着力打造“2221”工程,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放的大康养格局加速形成。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17.0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1亿元,增长81.92%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了高端花卉、热带水果、特色养殖等产业,沃圃生智慧农业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成功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园区。

专栏1-1-02:攀枝花市西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五年来西区先后完成了污水管网等多项市政设施、交通路网、交通通信设施等多个项目改造、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和街道(镇)环境打造,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大水井片区规划建设起步,星瑞时代广场成为西区城市地标,基本完成棚户区旧小改造,重点区域景观打造,提升了城市品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持续开展“八项污染防治”环保专项行动,通过生态修复,生态植被全面恢复,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从曾经不足10%,提升到现在常年保持97%以上。民生福祉更加殷实,重点实施“七大解困工程”和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7.27%基本实现居民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4%左右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全区养老服务体系教育医疗全面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教师“订单式培养,加强了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持续创建规范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智慧医疗惠民工程发展特色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诊所,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基础条件,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文体事业快速发展,持续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加快建设河门口三线红色文旅产业园,初心园和习风园已初具接待能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面加强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防线扎实紧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全面依法治区取得重大进展,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平安西区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推动了煤炭、发电、冶金废弃物高效利用,加快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攀钢高温碳化等项目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恒泰化工、天脉科技、丽新园艺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正德环保、午跃科技、三帝科技等企业成功评价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谋划实施191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村(社区)建制调整、司法体制改革等任务,“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行政审批效率持续提升,圆满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后与多个市区县就产业、人才交流、园区建设等开展合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引进了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稳固了西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好局面。

我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镇化高级阶段,十四五时期西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栏1-1-03攀枝花市西区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年份

指标

“十三五”目标

2020年实际完成

完成情况

GDP完成(亿元)

150

82.91

未完成

农业增加值(亿元)

1.4

2.67

完成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15

43

未完成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22

22.06

完成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4.2

1.85

未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17

535(累计数)

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1

19.7

未完成

城镇化率(%

98

94

未完成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2745

41794

未完成

新农保覆盖率(%

100

100

完成

社会保障覆盖率(%

100

99

未完成

新农合覆盖率达(%

100

97

未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3.56

完成

森林覆盖率(%

50

44.7

未完成

城市绿化覆盖率(%

45

40

未完成

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90以上

97.7

完成

空气质量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下降(%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氨氮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二氧化硫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氮氧化物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5

11.13

完成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25

27

完成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发展的战略动能将更加强劲,区域经济布局和对外开放格局加快重塑,发展的战略位势将更加凸显。我市全面加快“两城”建设、争创省级新区、打造“一枢纽五高地”、打造攀钢航母舰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重大决策的落地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等,将提升全市的发展动能和战略地位。我区拥有攀枝花共同的“六度禀赋”条件,具备独特的自然资源、工业基础、人文、医养等比较优势,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持续改善的对外交通网络,以及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产业根基、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勤劳聪慧的人民群众基础,转型发展“四梁八柱”架构基本完成,推动厚积薄发的西区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发展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省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等特殊省情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三次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业比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开放层次不高,交通制约突出。我区缺乏区位竞争优势;国土空间资源狭小,空间发展严重受限;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城乡规划建设较为滞后,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仍不均衡,社会民生存在短板等长期发展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十四五”期间西区发展将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机制、政策和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治蜀兴川重大战略、紧扣攀枝花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攀枝花市钒钛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历史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部署,以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努力完成战略发展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西区新篇章,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各级党委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工业强区、创新引领。立足西区资源型工业城市特点,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成长性好的项目,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发展体系。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以创新开放汇聚生产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高端新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

坚持城乡统筹、山水联动。加速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力打造山水相融现代时尚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制约西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出更多具有穿透力、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全方位开放,抓住和用好开放发展新机遇,发挥西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生态优势,创新开放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高品质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城乡居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城乡居民的主体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城乡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

坚持安全为基、守牢底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筑牢安全保障。

 

第三章 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发展定位

 

“十四五”西区发展战略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区——“三区”。

——攀西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化西区“再生式”转型实践,促进西区经济、社会与环境高度和谐发展,形成西区转型升级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成为攀西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攀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康养旅游、商贸流通、三线红色文化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成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打造攀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山水相融现代时尚宜居区:依托西区山地阳光资源、金沙水电站大坝形成的高峡平湖,以山为景、以江为带、以水为魂,聚焦“阳光”“康养”,作好山水相融文章,把西区建设成为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人居环境良好,适宜居民居住生活和充分就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山水相融现代时尚宜居区。

 

第二节 发展战略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四五”时期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部署

——“一个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区。

——“两篇文章”: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

——“三区联建”:打造攀西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攀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山水相融现代时尚宜居区。

——“四大为民工程”:全面推进产业富民、城市宜民、环境亲民、和谐惠民工程。

——“五个基地”:加快建设攀西试验区能源基地、全国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钒钛材料精深加工基地、现代特色物流基地、综合性康复康养基地。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以国家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西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既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及现代化建设,又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十四五”时期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战略部署,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更强。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生态更加丰富,发展新动能加速迸发,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改革开放步伐更快。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充分释放。对外开放的广度、层次、布局得到优化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绿色生态家园更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空间更加健康、安全、宜居,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民生福祉保障更实。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区域治理效能更好。依法治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自然灾害防御等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1-4-01             攀枝花市西区“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年均增速或累计数

属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亿元

82.91

119

7.5

预期性

2)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3.9

183

10

预期性

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7.0

预期性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85

3

10

预期性

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26

40

预期性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94

96

预期性

创新驱动

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0.5

0.7

预期性

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完成考核目标

预期性

9)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10

13.3

6

预期性

民生福祉

10)居民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794

60000

7.5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11)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73

11.43

约束性

12)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3.63

3.78

预期性

1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

幼儿的托位数

8

预期性

14)人均健康预期寿命

78.8

79.5

预期性

1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0.48

[2.5]

约束性

16)城镇调查失业率

%

3.56

4.5以内

约束性

绿色生态

17)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达到要求

完成考核目标

约束性

1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达到要求

完成考核目标

约束性

1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达到要求

完成考核目标

约束性

20)森林覆盖率

%

44.7

45

0.18

约束性

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0

45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0.2

完成考核目标

约束性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②五年累计数以[ ]标注。

 

第二节 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西区将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二次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南向开放合作成效显著,成为成渝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西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西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三线红色文化开发、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西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篇 统筹推进,优化调整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以围绕建好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国内国际“三个圈层”发展战略为牵引,努力探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好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构建好西区的发展新空间,增强西区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章 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功能布局

 

第一节 强化国土空间功能管控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把握西区发展实际,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完善生态、农业、城镇发展空间。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学设置“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合理确定国土开发强度、国土空间保护、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构建良性互动开发格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科学布局三大发展空间

 

立足攀枝花市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城镇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三大空间。“十四五”期间,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增加国有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为城乡建设、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国土空间。

专栏2-1-01 西区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发展空间构成表

空间及构成

2020实际

2025年规划目标

面积

(公顷)

占总体空间比例(%

面积

(公顷)

占总体空间

比例(%

农业发展空间

耕地

559.95

4.55%

934.00

7.59%

其中:

永久基本农田

126.67

1.03%

272.00

2.21%

园地

1731.42

14.07%

1471.71

11.96%

农村居民点用地

258.19

2.10%

271.10

2.20%

其他农用地

259.33

2.11%

181.53

1.48%

合计

2808.89

22.83%

2858.34

23.23%

生态保护空间

林地

6857.14

55.73%

6792.20

55.21%

牧草地

0

0.00%

0.00

0.00%

自然保留地

364.27

2.96%

236.78

1.92%

水域

352.25

2.86%

246.58

2.00%

合计

7573.66

61.56%

7275.55

59.13%

城镇发展空间

城乡建设用地

城市用地

600.65

4.88%

825.65

6.71%

建制镇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847.09

6.88%

847.09

6.88%

小计

1447.74

11.77%

1672.74

13.60%

交通水利及其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314.35

2.55%

330.07

2.68%

水利设施用地

44.21

0.36%

46.42

0.38%

其他建设用地

114.61

0.93%

120.34

0.98%

小计

473.17

3.85%

496.83

4.04%

合计

1920.91

15.61%

2169.57

17.64%

总计

——

12303.46

 

12303.46

 

 

第二章 优化调整城镇产业发展布局

 

第一节 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形成“一带两核三域”的城镇发展空间布局,推动西区协调发展。

一带:金沙江流域生态修复带。

两核:将大水井片区、新庄片区作为城市拓展核心区。

三域:以格里坪镇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转型、城乡融合示范区域;河门口、玉泉为核心的康养文旅融合发展区域;以陶家渡、大宝鼎为核心的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区域

专栏2-2-01:西区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二节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进一步增强西区在全市产业发展中的生产协作功能,优化西区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产业功能区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提升西区产业能级。

专栏2-2-02:西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示意图

 

 

 

沿东西向主干道和金沙江沿岸为西区产业发展主轴,布局四大产业功能区。

工业产业功能区:以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钒钛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辅料、康复辅具产业集群,形成西区产业能级提升新动能。

现代物流功能区:以河门口至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沿线(国道353以南)物流基础为依托,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加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元素,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智慧物流业。

高端商务功能区:以清香坪片区及大水井片区为依托,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新的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成为全市城市发展新名片。

康养文旅功能区:以金沙画廊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及河门口、玉泉片区为依托,围绕“康养+”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三线红色文化资源和文旅融合,培育区域特色消费中心,打造新消费场景,成为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的“后花园”样板区。

 

第三篇 提升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积极融入“攀钢航母舰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再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西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西区“5+4+2”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章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围绕打造“攀西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部署,通过“以新换旧、延伸拓展等方式,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攀枝花工业航母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产业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和科技导向型转变,产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园区。

 

第一节 大力发展钒钛材料产业集群

 

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钛材深加工产业,大力引进钛材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高端钛材家用厨具、个人用具、钛材运动器械、钛饰品等民用产品,积极推动高端钛材产品、钛合金产品、钛精密器械产品在医用、军用等领域多点开花,从钛产业链上游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钒材深加工产业,大力引进钒电池、高纯金属钒、纳米钒等高科技含量企业,大力发展在冶金、化工、原子能、航空航海、陶瓷、医药、钒氮合金、新型钒电池及电解液等领域广泛运用的钒材精深加工产品,实现钒产业稳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钒钛材料精深加工基地。

 

第二节 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金沙江水电站投产达能,确保实现水电站稳定运行。积极发展太阳能,合理利用地理地貌,坚持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并重,加快推进水电及太阳能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新能源电解水制氢产业,充分利用西区丰富的焦炉煤气等工业副产品制氢。积极发展绿色化工产业,促进大宗化工原料向精细化工转变,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积极引进化工新材料企业,进一步拓展化工产品,发展三聚氰胺、阻燃剂、有机硅催化剂、水质处理剂等,依托攀钢集团、攀煤集团资源优势,提升煤及煤焦化、固废资源、硫酸、氯碱等产业配套能力和生产效益,为传统产业推陈出新夯实底部基础。

 

第三节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结合西区现有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以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为主攻方向,支持园区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内引外联,组成战略联盟,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钢铁循环铸造加工,引进钢材深加工企业,发展钒钛钢铸件、钢构件、机械设备制造、模具、汽车零配件、零部件等产品,培育壮大铸造及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聚集地建设,强化与成渝地区合作,借力成渝地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上的优势,打造攀西地区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支持高晶钒钛公司与外地板簧企业合作,推动泓岩科技公司与韩国庆南制铁公司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区域优势资源向高技术制造产业转变。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冶金辅料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冶金辅料产业,支持现有冶金辅料生产企业升级落后生产设备,拓展业务范围,加快推进AMC复相新材料中试项目。进一步整合活性高钙料、石灰石等冶金辅料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合理控制总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推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基础研究带动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大力发展高效、低消耗、节能、环保、安全智能化的先进耐火材料,推广使用轻质不定形隔热耐火材料和不烧制品,提高资源利用率,拉长产品链条,提高产品档次,逐步形成辐射西南钢铁企业的冶金辅料产业集群。

 

第五节 大力发展康复辅具产业集群

 

以格里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中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为载体,瞄准中高端市场群体,加大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鼓励、吸引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机构等。运用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外科手术医疗器件、种植牙基座配件、康复治疗器械等医用产品。加快发展残疾人辅具、运动器具、康复保健器具、康复及护理机器人、康养文体用品、适老化产品等康复辅助器具。深入推进西区与成都市温江区“一园两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

 

第六节 不断推进园区提质升级发展

 

实施园区平台承载力提升工程,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标准厂房建设,深入落实水电消纳示范区政策,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盘活土地资源。实施制造业升级补短工程,通盘谋划园区内钢铁、钒钛、冶金辅料、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着力填补产业链短板弱项,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一区多园”发展,支持研发总部在市内及市外,生产基地在西区的飞地工业发展。依托园区服务中心,增强园区产业服务功能,加强园区赋权赋能,不断提高园区综合发展能力。

专栏3-1-0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工业)

1.钒钛材料精深加工:全钒液流储能研发及产业园项目;钛及钛合金管项目;年产5000吨钛粉热等静压产业化项目;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能源化工:川能投煤焦化新能源焦炉煤气制LNG项目;攀煤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三聚氰胺化工品项目;攀煤华荣公司年处理200万吨煤系固废高值化利用项目;攀枝花市泓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固体废弃物环保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气基竖炉高效还原钒钛磁铁矿循环铸造项目;攀枝花市西区30MW余热利用发电工程项目

3.装备制造:攀钢高炉渣提钛示范化项目—高温碳化工程项目(二期);天永成半挂车制造生产线项目;攀煤废弃金属加工利用项目。

4.冶金辅料:构美科技高新钙产品基地项目;宏林环保年产40万吨水处理剂项目

5.康复辅具:攀枝花市省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展示体验中心项目。

6.格里坪园区:园区发展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园区物流大道工程项目;园区快速通道项目;园区固废综合治理企业配套设施项目;园区供电线路建设和改造项目;园区供气项目;园区土地整理项目(共两期);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格园路建设项目。

 

 

第二章 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服务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阳光康养旅游业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把四大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全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增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引领性、支撑性和示范性,抢占服务业区域竞争制高点。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按照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格里坪工业物流组团布局,以攀枝花达海智慧现代物流园为核心,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打造辐射云、贵、川大宗商品物流产业园。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着力增加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元素,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与域外物流基地和物流企业合作,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把西区打造成连接“双城”和云南、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枢纽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先行区。

 

第二节 做优阳光康养文旅业

 

坚持以“为魂、山为脉、项目为本、三线红色文化为韵的康养产业规划蓝本推动西区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西区康养产业“2221”工程,加快推进金沙画廊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康养苏铁谷度假区、特色康养村、康养旅居地建设,充分挖掘金沙湖碧水资源,发挥水生态效益,做足水文章,激发水动力,贡献水力量,打造水清景美的生态彩带。以亲水、运动、休闲为主题,串点连线,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完善康养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配套,建设智慧休闲旅游景区,实施康养文旅全链条服务,创建A级景区。积极探索“医养+康复+休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共享环境,建设“养身、养心、养智”和“避寒、避暑、避霾”特色康复康养基地

专栏3-2-01:金沙画廊国际康养度假区布局示意图

 

 

 

第三节 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

 

以高端商务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建设高端商务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体量大、业态新、品位高的商业商务大厦和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引进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咨询服务、金融机构、高端酒店、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将大水井片区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高端商务中心。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商圈,以星瑞时代广场、福广金城等商业综合体为载体,对商圈功能进行优化调整,加大品牌商业业态引入力度,提高消费档次和服务质量,推动商贸流通业高端化发展,建成攀枝花市高端商业中心和商务中心,成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区域消费中心。

 

第四节 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统筹布局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推进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建立工业大数据中心。加强大数据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在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中提升大数据运用能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建好公共服务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支持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主导性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专栏3-2-0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服务业)

1.现代物流:攀枝花市达海智慧现代物流园项目;新庄智慧商贸物流园项目;攀枝花新启现代物流园项目;攀枝花鑫铁智能铁路转运物流园项目;农易达冷链物流园项目。

2.阳光康养文旅:金沙画廊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鱼跃金沙、洞府明珠、金沙观景、体育公园、水秀三线、玉泉水都、水韵乐园、金沙水拍);康养苏铁谷项目;大水井片区生态公园项目;三线文旅产业园项目(初心园三线文化实景公园、习风园三线文化体验基地);河门口三线文化特色街区旅游项目;西佛山山地阳光生态旅居康养产业园项目;西区苏铁生态公园建设项目;金家特色康养村项目;庄上特色康养村项目;格里坪镇川西南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新启商务休闲康养中心项目;宝鼎干打垒回忆旅游项目;石灰石矿至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光火车索道项目;金沙湖国际康养旅游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金沙客运旅游码头项目。

3.商贸服务:钒钛交易分中心项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项目。

4.大数据产业:西区数字化规范管理建设项目。

 

 

第三章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拓展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以“特色观光农业”为方向,以增效为重点,加快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第一节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精品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设施果蔬栽培,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搭建电商平台,不断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实现“买周边卖全国”。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农产品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节 加快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沿金沙江沿岸,沿国道、省道主要干线两侧,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金家村、庄上村等不同主题类型的产村融合的示范线、示范片,推进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文化、体育等相结合,推动农商文旅体跨界融合。打造形成农商文旅体、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实现特色村落有适宜的农商文旅体、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等产业,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智慧农业、感受农村风情、享受特色产品,实现一三产业互动融合。

专栏3-3-0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农业)

1.农业产业园:沃圃生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格里坪镇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共四期);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项目;千亩花椒种植及深加工示范基地项目;格里坪噹噹鸡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生猪现代种养循环示范基地项目;模块化陆基生态水产养殖基地项目;格里坪农村产业孵化联盟项目;高山精品果蔬产业园项目。

2.农商文旅体:苏铁谷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宗展梅子箐芒果康养农业产业观光园项目;格里坪水产交易批发中心项目;特色热带水果种植示范基地项目。

3.农田水利设施:西区农业高效节水项目;梅子箐水库灌区配套项目;农村供水保障及农业灌溉引水上山项目;康养苏铁谷智慧农业产业园供水项目;格里坪农业用水工程项目。

 

 

第四篇 夯实基础,提升城市魅力品质

 

“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更新为载体,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功能完善,持续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魅力品质,努力把西区建设成为攀西地区山地阳光、高峡平湖、鲜花美景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特色花园新城

 

第一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加快交通通信基础建设

 

配合做好攀盐高速等过境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新庄至河石坝市级快速通道公路建设,将金沙湖沿湖快速路宝鼎大桥至新庄大桥段打造成滨江景观大道,集人行步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康养旅游大道,确保西区外部交通畅达。加快完善全区内部路网建设,形成三纵四横一轴的公路骨干路网、开通多条公交线路和配套公交客运站点,稳步推进格里坪农村客运西站建设。加大电信、广电等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通信设施配套建设,确保与国内外联系快捷高效。推进各旅游景点、景区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旅游停车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导览系统。以水光互补为重点,加强变电站、台塔、高压交流电、直流电输电线路等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第二节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抓好圈内高速网络通道,统筹宽带有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协调发展,围绕产业需求,部署支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设施。加快5G应用设施建设,推进5G在西区一二三产业的智能化生产过程应用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和西区多行业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支持在小区和公共场所等区域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实现绿色出行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节 加快市政设施配套建设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水源、水厂、供水管网维护改造,实现城乡供水管网互连互通。统筹电缆、光纤、通信、天然气、雨水、污水等管网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尽快启动大水井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工程建设。加快城区三废处置能力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化,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率,实施污水三年推进工程。扩大城市绿地,加快公园、广场、集市、旅游景区服务中心、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鼓励能源产业供储销一体化建设,提升能源保障配置水平,实现能源多元供给和清洁利用

专栏4-1-01:城镇建设工程(基础设施)

1.交通通信:南向门户开放阳光大道基础设施项目;金沙湖沿湖快速通道项目(共七个标段);文化岛四期内部道路系统项目;凉风坳至河石坝段城市主干道改扩建项目;格里坪北线道路建设项目(共四期);大水井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西城区路网建设项目;陶家渡街办道路改建项目;苏铁谷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宝鼎大桥维修加固项目;五摩路(垭口至宝鼎陵园段)改善提升工程项目;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配套运输路网项目。

2.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充电桩建设项目;5G基站建设项目。

3.市政设施:西城区公共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陶家渡街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宝鼎街办居民小区基础设施改建项目;大宝鼎街办居民活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玉泉街办供水管网改造项目;西区江北片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西区江北片区排洪设施建设项目;河门口水厂扩能改造及输水主干管改造工程项目;宝鼎矿区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太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项目;小宝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质增效项目;大宝鼎街办居民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西区凉风坳至格里坪镇段城市主干道强弱电入地项目;攀西“智钒钛园”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项目;攀枝花(格里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标准化厂房项目;供气工程等配套市政设施项目。

 

 

第二章 推进城区有机更新

 

第一节 加快产城相融新区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配套建设、产城融合的原则,以水为魂、以水聚财、以水发力,高标准建设大水井现代时尚片区,把西区打造成“水清树绿、绿环水绕、景美游畅”的宜居宜游的水韵之城。加快推进大水井片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依城伴水的“金沙湖特色生态城市带,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土地价值,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吸引产业集聚和人口转移。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教育培训服务、高端商贸服务、文化产业、旅游休闲等业态,打造含运动公园、生态绿道、水上乐园、康养服务、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新城区,成为西区新的经济中心、商务中心和文化中心。规划建设新庄片区,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高端现代商贸流通等业态,打造城市商贸综合体。将大水井片区和新庄片区建设成为全区新的增长极。

 

第二节 加强老旧城区更新改造

 

加快旧城改造,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着力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加强基础设施补短板,改造原有的商业中心、公园、景观大道,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增加小绿地空间和立体绿化,加快建设绿色步道,按照一街一景的标准,推进特色街道和小街区改造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老旧院落改造,着力解决老旧院落内部环境脏乱差以及消防设施缺乏等综合问题,切实改善老旧院落内部小环境,增加居民生活舒适度。规划建设居民生活小区,加大商品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和安置房建设力度,为新增劳动力、引进留住人才和住房困难户提供住房保障。

 

第三节 提升花园城市品质魅力

 

按照攀西地区山地阳光、高峡平湖、鲜花美景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美丽繁荣和谐现代化西区定位,全面实施西区全域花园城市花海靓颜提升工程,以木为形,以花为介,以水为魂,以人为本,打造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大水井泉水、金沙江江水,借水发力,实现城市因水而秀、乡村因水而富、旅游因水而活的美丽蓝图。在金沙湖沿岸、西佛山、苏铁山、城市主干道、居民小区等广泛种植地方树种和特色花卉,开展生态修复景观打造和绿道建设,使西区成为全市色彩缤纷、品种齐全、规模空前、四季可观的立体花海之城。在河门口公园、西佛山等配套建设“游购娱吃住行”设施,提升西区城市颜值和品质,打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特色花海打卡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西区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

专栏4-2-01:城镇建设工程(城区有机更新)

1.新区建设:大水井片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项目;大水井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两期);西区体育公园项目;望江上景项目;金沙湖片区基础设施项目。

2.旧城改造:清香坪至玉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大水井片区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玉泉片区老旧居民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玉泉街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玉泉片区居民活动中心改造项目;河门口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建设项目;河门口街办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河门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河西景苑周边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大宝鼎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工程项目;宝鼎矿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西区南北城镇老旧小区改项目;苏铁东路至攀钢家属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攀钢家属区至大水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花海靓颜:中央公园民宿-龙滩樱花谷项目;热带植物集中示范观赏休闲基地项目;苏铁金家森林康养基地项目;西佛山片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连通项目。

 

 

第三章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节 推动要素平等交换

 

增强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推动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加快盘活“三块地”。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3支农村人才队伍,鼓励和引导城市各类专业人才流向乡村,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各项权益,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有关权益。

 

第二节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

 

加强薄弱区域环境管理,强化对企业小区、城郊结合部、出入城通道、交通场站、校园周边、背街小巷等薄弱区域环境治理与日常管理,努力实现卫生洁净、市政设施完好、市容景观清爽、秩序规范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综合管理水平,建好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应用平台,不断提高智慧城镇建设和应用能力,积极推进公安、交警、城管、消防等各类资源信息整合,实现城镇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

 

第三节 打造城乡融合示范镇

 

依托格里坪工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格里坪镇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创建经济强镇为契机,以省级康复辅具生态特色小镇为引领,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示范镇,达到集生产、居住、交通、游憩四大功能高度复合的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格里坪镇职住平衡,引导格里坪镇六个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就业转移,吸引外来人口和社会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基本实现场镇居住和就业平衡,实现产城相融。加快推进格里坪镇配套完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新增设施,提高指标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格里坪镇生态宜居,挖掘与转化生态价值,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实现城乡干净舒适宜人、特色繁荣的生态宜居面貌。

专栏4-3-01:城镇建设工程(城乡融合)

1.城乡综合管理:西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城市数字化改造项目;生活垃圾环保管理及收转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2.城乡融合:格里坪镇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项目;格里坪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格里坪线网改造项目;格里坪镇城乡融合发展路网提升工程项目;格里坪集镇配套路网建设项目;格里坪乡村客运体系建设项目;西区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格里坪农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格里坪集镇环境风貌整治工程项目;格里坪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格里坪镇金沙画廊沿岸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项目。

 

 

第五篇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全面推进格里坪镇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的现代乡村新形态,形成具有西区特色的林秀俊美的山地好风光。

 

第一章 建设环境美好的宜居乡村

 

第一节 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六个村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美丽幸福新村,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打通断头路、拥堵路,完善乡村内部路网,合理设置农村公交线路和招呼上下站点配套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管网,基本实现覆盖所有村庄。加快梅子箐水库扩建工程和渠系配套、梅子箐水库引水上山提灌工程和渠系配套建设,为西区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保障。加快村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把区镇两级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窗口延伸至村上,搬到网上,融合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中,打造新时代便民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保护修复乡村生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程,鼓励支持乡村植树造林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改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置,确保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开展农村水源周边环境及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将紧邻格里坪场镇的农村污水管网,并入格里坪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对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建立村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持续加大农村危房、农村公厕、户厕无害化改造力度,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建立健全农村公厕管护长效机制。

 

第二章 建设家园和谐的文明乡村

 

第一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大力推进“三美”“四好”示范村建设,推动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示范带动乡风民风建设。大力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发挥好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育人化人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孝德节俭文化,发展农村志愿服务,营造相互关爱、树立互帮互助的乡村新风正气和新风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文艺精品下基层,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需求。

 

第二节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体系建设。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做好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推动群众尊法守法和依法维权。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解决农村法律、行政、民事纠纷等领域突出问题中的独特功能,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第三章 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乡村

 

第一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围绕自身发展和民生大局,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转移出的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务工收入。加大政府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入市,基本实现同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二节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以村为单位,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整合村集体建设用地,将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转交集体经济组织管护并股份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村集体经济资产。引导村集体利用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与社会资本开展经营合作,探索资产租赁型、资源整合型、稳健投资型、区位特色型、服务创收型等发展模式,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专栏5-01:乡村振兴建设工程

1.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格里坪供水厂建设项目;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格里坪智慧乡村建设项目;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2.文明乡村:格里坪省级乡村文化示范项目。

 

 

第六篇 百花齐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西区文化繁荣发展。

 

第一章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逐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和谐包容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引导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力加强以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节 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建立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创建工作的动态管理,增强创建活力,提高创建质量。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体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宝鼎陵园”、“习风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亓伟、房桂芝等同志的英雄事迹,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弘扬诚信文化,大力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第二章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推进重大标志性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国家二级标准建设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扩展西区图文博总分馆体系,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设施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图书馆,提升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机能,丰富西区特色文数字资源库,建成技术先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合文化宣传、党员教育、应急广播、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设施、资源,推进格里坪镇、各街道以及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节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公共文化设施,以重要节庆为契机,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惠民演出、全民阅读等活动,组织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创作、展演展示活动。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区级文化场馆配备设置合理、运行正常的无障碍设施,图书馆配备盲文阅读设备和文献;文化馆设立少儿学术培训室、图书馆设立少儿阅览区;开展各类面向基层群众的文体活动和主题文化培训,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第一节 全面强化非遗传承创新

 

继承和发扬好现有省级非遗项目大麦地傈僳山歌、市级傈僳族音乐、民间剪纸技艺等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和文旅融合新路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大力挖掘西区民俗、民间艺术、传统艺术、老字号、名特产,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级、市级和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培养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传承体系做好非遗生产性保护,鼓励、扶持一批非遗项目传承创新

 

第二节 促进文化品牌提档升级

 

深挖三线红色文化内涵,强化三线精神研究诠释,创作主题文学作品、影视、戏剧精品,弘扬三线精神。实施特色文化打造工程,立足“三线红色文化”“水彝文化”“傈僳文化”“苏铁文化“水韵文化”等特点,创新节目剧目和表现形式,培育特色百佳文艺团队,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探索公共文化资源与地方特色文化共建共享新模式,用好群众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苏铁剧场”“苏铁书院等群众参与、群众观看的品牌文化活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旅、文创、文艺融合发展

专栏6-01:繁荣文化建设工程

1.三线红色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习风园”三线文化精神家园项目;三线文化主题园建设项目;三线文化传播园建设项目;渡口水泥厂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宝鼎煤矿工业遗产纪念园项目;老工业文化数字教育基地项目;西区“金沙记忆”建设项目。

2.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馆建设项目;图书馆智慧化建设项目;西区老城印记建设项目;渡江公园改造项目;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陶家渡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基础设施项目;西区城市文化示范点建设项目;党校分类改革项目。

3.文化产业:钒钛文创旅游商品开发项目;西区老煤矿俱乐部改造利用项目;金沙画廊金家傈僳风情谷项目;金沙画廊庄上水拍项目;“摇金庄园”老工业文化园项目;金林学堂项目。

 

 

第七篇 以人为本,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民生支出总量只增不减,加大对社会民生的投入,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养老等改善民生工作,增加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章 推进现代教育建设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强化学前教育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持续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城乡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不低于全省标准。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积极应对中考、高考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落实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全面实施智慧校园建设。

 

第二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努力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能力水平,打造省市名师、名校长及学术学科带头人构成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完善公立中小学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完善区域校际师资和学校管理人员资源均衡配置。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积极开展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和“送教下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

 

第三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事业,探索公共资源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机制,完善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机制。健全教育普惠机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解决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党委和政府提升履职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科学选人用人的系统协调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的建立。构建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

 

第二章 实施健康西区行动

 

第一节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改革机制,协同共建省、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医疗服务体系,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培育壮大优质医疗资源,大力实施医疗卫生资源扩增工程,积极招引国内知名医院到西区办设分院,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发展,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市二医院、攀煤总医院、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等级创建。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力度,完善街道(镇)、社区(村)、村构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第二节 建强公卫服务体系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贯彻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政策,积极做好发展婴幼儿照护、普惠托育、妇幼保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水平。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新建项目,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健全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发布制度。启动建设“西区智慧卫生”平台,畅通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服务,整合共享全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建立完善全人口健康信息系统,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新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能力。

 

第三节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加快区级一场、一馆、一中心、一公园、一基地和社区公共服务体育场地等建设,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设施向全民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加强竞技体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运营好飞碟、射击等省级运动训练基地,积极推动水上运动项目,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鼓励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引进并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打造独特的阳光运动体育品牌。

 

第三章 促进创业就业增收

 

第一节 完善创业就业服务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一批就业服务设施,改善区、街道(镇)两级就业服务设施条件。统一全区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职责、服务项目、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加大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理念,着力发展“互联网+就业服务提高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协同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制度,全面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实名制。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推进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开发多种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援助。

 

第二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和动态监管,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依法规范集体合同签订、劳务派遣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落实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落实最低工资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企业薪酬调查和工资指导价位发布制度。落实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联动调处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完善案件办理协查制度。

 

第三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四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社保全覆盖,持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城镇职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全面开展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公共资源精细化配置与全生命过程的人文关怀,打造彰显全民共享福祉的现代城市文明新样板。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第二节 推进人口发展战略实施

 

积极推进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国内国际“三个圈层”的人口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实现人口振兴、产业振兴、社会振兴。以稳定西区人口基本盘为基础,提高育龄妇女服务水平,落实产休假、生育保险、生育津贴、学前教育、医疗保险等包容性生育政策措施,提升生育水平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促进西区人口稳步增加。主动拓展外圈层,即面向国际国内和省内引进专业人才、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中等技能人才以及吸引更多康养产业的受众群体。

 

第三节 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保护,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和机会。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导,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鼓励青少年更多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依法保障和社会责任,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构建未成年人关爱社会网络。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

专栏7-01:社会事业建设工程

1.现代教育:西区幼儿园建设项目;大水井片区学校建设项目;西区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项目;西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

2.医疗卫生:西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新改建项目。

3.体育运动:西区综合教育体育馆新建项目;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飞碟基地项目;户外健身步道建设项目;河门口金沙水电站库区水上运动与娱乐旅游项目;体育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社会保障:西区公益性骨灰堂项目;西区智慧养老中心项目;西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河门口街办搬迁安置小区医养中心建设项目;金沙水泥厂医养项目;大宝鼎街办敬老院改造项目。

 

 

第八篇 环境友好,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章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第一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为主线,从点、线、面等多角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鼓励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淘汰低效产能,加大工业废气污染排放防治,加大移动源污染排放防治,加大扬尘和露天禁烧防治。建立重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相对应的分级应对措施。建立内部门和街道(镇)协作机制,与周边邻近区县建立沟通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治理空气污染的合力。

 

第二节 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强化生活污水防治,重点加强对辖区内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沿江排污口的治理和封堵,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加强工业污水防治,加快建立企业污水治理和达标排放实时监控系统,确保企业污水治理和达标排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力度削减种植业化肥农药施用量,重点加强对集中规模养殖业畜禽粪便的污染治理,实行达标排放。

 

第三节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实施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统一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对农用地、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矿用地分别采取相应严管措施,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面整治重金属污染土地、危险固体废物堆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深入开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实施化肥和农药使用减量行动,加强秸秆、粪污、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的管理。

 

第二章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第一节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监测,发挥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共建、公众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对生态系统保护的监督作用。加强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实施“十年禁渔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切实维护境内重点湖库和水系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扎实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源头管控,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陆生生态系统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扩大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

 

第二节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

 

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金沙江西区段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治理巴关河和拉罗箐河,打造生态湿地,修复沿江生态脆弱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解决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于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实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实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严重石漠化地区生态状况。以小流域为单元,持续修复改善水土生态环境。

 

第三章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完善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健全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加快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加强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强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措施。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规范管理各类建设用地,加强监督考核,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二节 创新生态文明管理制度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督察考核,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和预警指挥体系建设,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多元投入长效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环境资源权益交易体系。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能节水行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

 

第三节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把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实现尊重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形成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的新型消费行为。

专栏8-01: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1.环境污染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矿井污水治理项目;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石灰石矿除尘系统超低排放改项目;攀煤联合焦化VOCs治理和烟气脱硫脱硝项目;攀枝花瑞峰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2.生态保护修复:金沙电站库区绿色走廊项目;格里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项目;西佛山采矿迹地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西区石灰石矿至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治理生态修复项目;花山片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庄上至观音岩生态修复项目;大宝鼎废弃工业场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共二期);金沙江沿岸新庄至庄上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项目;西区矸石山生态治理恢复;格里坪镇废弃矿山安全和生态环境修复整治项目;清香坪片区生态修复项目;清香坪茶马古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宝鼎矿区矸石堆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金沙江生态岸线建设项目;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第九篇 提升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安全

 

以提升政府依法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为重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营造公平、正义、安全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

 

第一章 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第一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凝聚社会共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优势和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等人员发挥作用。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

 

第二节 完善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行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维护政府公信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第三节 加强法治环境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检务、警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相关法律文书。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进一步充实法律服务、普法宣传、调解纠纷、维护稳定的法治力量,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第二章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第一节 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

 

抓好全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坚持“建体系、畅机制、提能力、激活力”,抓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做好村级建制调整“后半篇”文章。加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搭建三级综治中心信息化服务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机制。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二节 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

 

创新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速推进智慧警务、智慧交通项目,建设高清化、智能化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监控范围无死角、电子防控连成网、防控打击有实效的目标。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密防控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章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

 

第一节 完善减灾防灾体系

 

完善城市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管理,深入推进“林长制”,坚决遏制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坚决避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池、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平台、“智慧消防”项目、消防救援训练基地建设,强化气象、地震、地质、生物、干旱、洪涝、水库、堆场等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各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高预警预报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事件对群众生命财产、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开展专项整治,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相关工作,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工地、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落实全程溯源管理制度,实现对生产经营者、产品品种、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全覆盖。

 

第三节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机制、科学化的应急决策机制和指挥体系。建设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自治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政府专职、群防群治、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管理机制。加强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提升动员备战、民兵建设、兵员征集、救灾维稳等能力。

专栏9-01:治理能力建设工程

1.社会治理:西区社会综合治理数字指挥平台项目;西区政法系统三证中心暨集中办案区建设项目;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西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项目;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项目;西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项目。

2.公共安全保障:西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西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平台项目;河门口煤炭采空区移民安置地质灾害治理建设项目;西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西区避险搬迁工程项目;西区棚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玉泉街办异地安置小区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大宝鼎街办居民小区安全隐患整治工程项目;金沙江堤防大水井段建设项目;西区拉罗箐河防洪治理工程项目;金沙江河堤格里坪镇段建设项目;巴关河沿岸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

 

 

第十篇 全面深化,持续推进创新改革

 

西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章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第一节 加强创新主体建设

 

鼓励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支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支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第二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推动格里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聚巢联盟等创业孵化平台作用,巩固提升创业孵化平台功能,为西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第三节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链延伸和提升产品价值,大力开展钒钛材料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绿色循环、冶金辅料等领域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支持科技成果的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本地转化。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股权期权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

 

第二章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行政职能和机构,建立权责明晰、分工合理、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跨部门交换共享。推动集中行政许可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行行政审批与事后监管相分离。加快推动行政服务满意度评价标准化,推行第三方评估服务能力评价。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动联合执法,构建公平公正、规范有效的综合监管体系。

 

第二节 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严格金融监管,严防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秩序。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规定,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规范和明确区与街道(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区级基本财力保障能力,兜牢区级“三保”底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持。

 

第三节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制定西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配套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明确区、街道(镇)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公共服务分类供给机制,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注重服务质量的城乡接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监督、投诉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第三章 促进要素市场配置

 

第一节 加快完善各类要素市场

 

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充分有序流动。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同价同权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统一开放、自主流动的人才资源市场,大力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人才服务活动,建设人力资源数据资源库。建设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第二节 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立

 

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理顺国有产权所有者与代理人关系,依法合规界定企业财产权归属,保障国有资本收益权和企业自主经营权。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产权确权登记工作,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转、高效配置。

 

第三节 全面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支持独立工矿区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土地和闲置资产、利用闲置土地发展乡村旅游和民俗民宿、与服务业企业联合开发商业地产,支持政府平台公司收购闲置土地资产,为企业调整搬迁至开发区,实现凤凰涅创造条件。

 

第四章 建立新型营商环境

 

第一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营商亲商环境向法治化、便利化转变,增强发展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统一的信息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搭建银企平台,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尊重企业、关心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查处回应制度。

 

第二节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调动政府可调控资源,促进资源和技术向主导产业、优势企业聚集,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能力强的企业和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加大对接扶持,加快推动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辖区企业融资上市,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充分发挥“攀钢航母舰队”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西区企业积极融入延伸产业链,参与协作配套,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集团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第五章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节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扩大消费和投资,增强西区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融入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新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新模式、发展消费新业态。优化拓展投资新空间,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生态环保、农业农村、民生保障、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短板,着力扩大现代产业链、技术改造投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潜能。

 

第二节 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

 

加快建设四川南向门户先行区,不断提升西区在全省全市融入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我区毗邻云南及东盟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有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经贸人文科技交流,加快融入南向自由贸易网络,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围绕钒钛、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合作实施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拓展国际市场,做大外贸规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

专栏10-01:科技创新建设工程

攀西“智钒钛园”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项目;攀枝花钒钛康复康养产业科技孵化园项目;钒钛新材料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平台项目;高强韧钛合金在康复辅助器具上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钛磁铁矿预还原-富氧喷煤高能量密度终还原熔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级康复康养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制造中心项目;钛及钛合金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高延伸钛材在环保设备中应用的关键制备技术研究项目。

 

 

第十一篇 主动作为,加强区域开放合作

 

全力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对接攀枝花“两城”建设,围绕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先行区,抢抓攀枝花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契机,全面加快开放合作,不断提升西区知名度。

 

第一章 积极对接攀枝花市“两城”建设

 

第一节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西区与“两城”建立“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贸易+基地”“平台+服务”等产业协作发展模式,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引导两地上下游企业组团发展,优势互补。加快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与“两城”产业发展配套协作。工业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共同打造产业联动区。服务业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业、康养文旅产业,共同建设服务业联动区。农业重点围绕优质特色农业合作,共同建设特色农产品联动区。

 

第二节 加强公共服务衔接

 

加强科教文化有效衔接,推进基础教育等领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加强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举行文化推广活动和文化产品推荐活动,推进我区和全市的文化交流互动。推进医疗卫生健康有效衔接,加强与全市医疗技术、卫生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推进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来西区托管我区的医疗机构。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互派、交流、培训合作,联合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学术交流,建立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信息交流合作机制。推进生态环保共建共享,共同打造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圈。

 

第二章 加快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第一节 推进规划建设主动融合

 

调整完善全区各项重大规划,推动西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规划主动对接和修改完善。推动全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市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融入成都主枢纽,对接大通道,形成内畅外通、互联互通、品质提升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第二节 推进产业发展主动融合

 

不断拓展与成渝地区相关企业、产业和商会、协会的联络与合作,推动双方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模式。加大与成渝地区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科技人才的交流互动,共建康复器具、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创新研发服务平台。积极推介阳光康养品牌,做优康养产业项目,打造成渝两地康养旅游后花园。大力开拓西区特色花卉、精品水果等优质农产品进入成渝两地消费市场。

 

第三章 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

 

第一节 持续抓好招商引资

 

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围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整机和终端产品,落户西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公司的信息沟通,寻求合作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围绕特色和优势资源,做好招商规划,精心储备、包装项目。突出重大高端产业项目引进,鼓励在西区设立制造基地、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管理机制、政策体系,建立面向成渝及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专项机制和招商专班,承接产业转移和延链配套。

 

第二节 实施区域开放合作

 

以全市“三个圈层”建设为牵引,加快产业发展和对外立体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与周边市县1小时交通圈、与川西南滇西北等7个市州城市群形成2小时经济圈,大力吸引周边资源向西区集聚。充分发挥西区在全省毗邻云南连接东南亚区位比较优势,加强交通合作,主动与周边云南区县协调共同打通断头路、扩宽拥堵路、规划建设好南向开放门户大通道,充分发挥辖区铁路货运、高速通道、国省干道的作用,实施公铁联运,为开放合作提供基础保障。先行先试探索西区与温江区联合打造省级“一园两区”康复辅具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强与凉山、丽江等邻近市县区的合作,积极与省内外其他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开创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西博会、昆交会、广交会等重大展会,积极为企业搭建经贸合作与交流平台,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经贸合作,主动参与东盟框架合作,积极开拓市场,加大钒钛铸件等优势产品出口,做大外贸规模。

 

第十二篇 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政治巡察。坚持“斗争精神”,持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章 加强规划有效衔接

 

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规划之间协调一致的原则,与国家、省、市行业部门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区级各部门在前期报送向上争取事项、项目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梳理争取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相关规划的重大事项、项目,加强与上级对接,争取西区更多诉求、项目在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同时,高质量完成西区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章 完善目标任务考核

 

围绕本规划提出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等,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和主体,对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要纳入格里坪镇、各街道和区级各部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确保规划中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四章 明确职责强化监督

 

格里坪镇、各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战略部署,聚焦定位和使命,加强对国家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的研究和落实力度,结合各自职责,按照西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措施,确保“十四五”规划中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本规划经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实施中期和末期,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并提请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时,由区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词解释

 

专栏1:“一主两辅”的物流枢纽体系:

“一主”:金江钒钛高新物流组团

“两辅”:格里坪工业物流组团和总发快捷物流组团

 

 

专栏2:“八项污染防治”释义:

“八项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专栏3:“七大解困”工程释义:

“七大解困”工程:针对矿区困难群体的现状,围绕增收、住房、就业、社保、救助、助医、就学等重点环节,推进“七大解困”工程。

 

 

专栏4:三个圈层”建设:

三个圈层”建设:指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国内国际三个圈层建设。

 

 

专栏5:“十四五”时期西区“5+4+2产业体系

1.工业“5”:钒钛材料产业集群、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冶金辅料产业集群、康复辅具产业集群

2.服务业“4”:现代物流业、阳光康养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数字经济

3.农业“2”: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商文旅体产业

 

 

专栏6:大数据产业释义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专栏7: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义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专栏8:“三美”“四好”释义

1.三美: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

2.四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专栏9:“一场一馆一中心一公园一基地”释义:

一场:体育场

一馆:体育馆

一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一公园:体育公园

一基地:国家省市冬春季竞技体育训练基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访问量: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办公室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攀枝花市西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04030003

网站维护技术电话:0812-555219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402682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40302000006号

Baidu
map